|
|
|
|
|
|
周殿平的中国画创作 |
|
作者: 邵大箴 加入时间: 2009/6/2 19:25:16 浏览次数:3501 |
|
力和美的赞歌
——周殿平的中国画创作
邵大箴
人们说起周殿平,一般都称他为专门画马的艺术家。确实,他擅长画马,是一位画马的高手,但他有全面的绘画才能,人物、山水、花鸟画创作也相当出色。这源于他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笔墨技巧,有很好的艺术修养。在这个基础上,他专攻马的形象,自然就更得心应手、驾驭自如了。中国历来有画马的传统,历史上积累的经典作品给当代画家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丰富资源。今人对马的认识与理解,特别是今人的审美趣味,肯定与古人有一脉相承的一面,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给当代艺术家留下了思考、研究和探索的广阔空间。
周殿平自幼爱好绘画,1981年毕业于山东莱阳师范美术专业,1985、1992年先后入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造,这期间他受到李可染、黄胄、刘勃舒等名师的教诲与指点,开阔了艺术视野,加深了对中国画的认识。一直爱好画马的周殿平对刘勃舒专玫马的题材及其创新成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暗下决心在这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摆在包括周殿平在内的当代中国画家面前的,是如何解决西画块造型与传统笔墨情趣互相融合的课题。20世纪以来,西画东进,油画的写实造型对讲究笔墨趣味的传统文人画以猛烈的冲击。艺术院校的中国画教育也引进了写实的素描造型,这一方面无疑影响了纯粹中国画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画克服保守和惰情输入了新的刺激因素。如何以西补中、融西法与传统刽画之中,创造出有民族风采、时代特征和个性风格的中国画,便成为几代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探索目标。受过“中西融合”教育的周殿平,也在这支探索的队伍之中。上述指导他的老师们的艺术成就,给他的创作道路以启发,促使他坚定地走“师古人,师造化”的道路。“师古人”就是更深入地研究历代艺术家以马为题材作品的范本,研究笔墨造型;“师造化”就是认真观察客观自然,注重写生。周殿平勒于观察马的造型和各种动态,积累了大量速写,并多次到新疆等地写生,研究马群状况以及人与马的关系。在造型手段上,他不排斥从西画引进来的素描和速写,不排斥块面、明暗造型,但将其巧妙地转化为中国画创造的格调和情趣之中。经过多年的艰苦摸索,周殿平终于在以马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中,做出了令人赞赏的成绩。
马,是有灵性的动物。马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马的嘶鸣、跳跃和奔驰,马对主人的温顺、忠贞,特别是马性格的坚忍、刚烈、不屈不挠及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都是文学艺术家们钟爱的题材。这类作品通过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来的象征意义,成为教育和激励人们心灵世界的力量。古今中外历代文学艺术家留下了无数赞颂马的经典作品,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尤其有描写马的形象与颂扬其精神的神来之笔。周殿平尊重传统,但也清醒地意识到,决不能重复古人,不求进取。他立志“不失传统,一反传统”,走革新之路。他以虔诚的态度对待他描写的对象,他说:“在我的感受中,马是神,是时代的精灵,是精神奔放的寄托,是志在四方的勇士,是冲开一切险阻、开通前进道路的力量。”他画处于平静状态中的马,更爱画处于动态中的马。他采用各种造型手段:线描、水墨、简笔、泼墨,通过马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富有激情地勾勒和描绘其优美英骏的形态,刻画它们内在的力量。他认真研究了近代画马大家徐悲鸿和刘勃舒的绘画技巧,从中体会和思考如何在形神兼备中强化艺术表现力。他在熟练掌握马的造型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活泼、富有变化、淋漓酣畅的笔墨,赋予形象以神采和气韵。在表现造型结构和刻画运动方面,周殿平将现代构成法吸收到写意语言中,以加强形的跳跃感和流动感。线的律动与墨色块面的有机结合,也是周殿平的艺术特色之一,他有时放任“乱笔”造成的特殊效果,表现处于飞扬状的马鬃、马尾,增加画面艺术语言的感染力。至于他笔下描写人与马相处的作品如《春讯踏入库尔勒》、《天山来客》等,均表现出和谐、友好、富有诗情的气氛。
在绘画事业上刻苦、有钻研精神,待人谦逊、宽厚的周殿平,在画马的过程中,不只是局限于对马的造型的研究,他通过画马、了解马,也进一步体味人生、人的品质,洞察人的精神追求;同样,他的生活经历,也帮助他对马的深入认识和表现。我们在周殿平以马为题材的作品中,感受到力和美,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和美,这种精神力量,既来自于善良、温存、勇猛、智慧的神灵动物—马,更来自描写它们的这位艺术家丰富的心灵世界。
邵大箴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
|
|
|
|
|
|